图片
赵孟頫行书《还山帖》又称《自山上来帖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67岁时书。该帖既法度严谨,又巧中求精,用笔轻巧灵动,使转轻盈流畅,点画细腻生动,通篇风卷云舒,浑然天成,遒劲隽媚,神采飘逸,全面展现了赵氏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境界。赵孟頫行书《还山帖》高清大图▼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释文:中峰大和上老师。弟子赵孟頫和南拜上谨封。弟子赵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:昨以中还山,草草具字,陈叙下情,兹承嘉上人下访,特蒙惠书,审即日道体胜常,深用为慰。又知以中十七日,方登天目,所谓普渡功德,此乃先妻愿心,必须为之,但日期未敢定,临时又当上禀耳。海印虽有登山之约,然亦未可必,外承指示,卅年陈迹,宛若梦幻,此理昭然,夫复何言。但幻心未灭,随灭随起,有不能自己者,此则钝根所障,亦冀以渐消散耳。圆觉经尚有三张未毕,一得断手,便当寄上,又恐字画拙恶,不堪入板,然惟师意。秋暑不欲久滞,嘉兄肯此具复,余唯尽珍重理,不宣。孟頫和南再拜 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,廿三日。赵孟頫行书《还山帖》(以中还山帖)纸本,凡二十行,计241字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因信中提到「所谓普渡功德,此乃先妻愿心,必须为之,但日期未敢定」,可知此札应亦作于管夫人卒后不久之延佑六年七月二十三日。该帖是赵孟頫写给中峰和尚的信,信中赵向中峰叙说其感叹,言三十年来的奔波劳碌都是梦幻,只是因本心迟钝,而随波逐流、时醒时梦,终未能彻悟,而这是赵极希望能将之破灭,使幻心日渐消散,由可看出赵孟頫对人生及佛理的深切体悟。并寄托对亡妻管道升的哀思,信中请求中锋和尚做佛事,亦充分展现了赵氏晚年精神世界的丰富性。是了解其晚年内心世界的重要材料。图片
赵孟頫行书《还山帖》赏析赵孟頫的行书《还山帖》是他老年时期的作品,展现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。这封书信中,赵孟頫的笔触流畅,气韵贯通,提按转折自然,顾盼生姿,技艺已臻化境。他的书法风格以秀美婀娜著称,即使是随意挥洒的一笔一划,都如同艺术星空中的闪耀明星。《还山帖》是赵孟頫写给一位名为中峰明本的和尚的信。信中使用了一些佛家专用的词汇,如“南和”是梵文,用于长上问讯之语,以及“卅年陈迹,宛若梦幻,此理昭然,夫复何言。但幻心未灭,随灭随起,有不能自己者,此则钝根所障,亦冀以渐消散耳”等内心感触的剖陈。赵孟頫在信中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谦卑态度,自称“恐字画拙恶,不堪入板”,这反映了他在书法上的自知之明和对中峰明本和尚的尊重。总的来说,《还山帖》不仅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代表作,也反映了他深厚的佛教信仰和谦逊的人格魅力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